为什么现在的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
现在过年能不淡吗?过去过年,盼着穿新衣,吃水饺,放鞭炮,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挣点零食糖果之类的东西,就高兴地了不的,觉得很自毫和知足,晚上点上根的的筋放花满街跑,就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可现在,生活都普遍提高了,平时穿新衣,三天两头吃水饺,上级又禁止放鞭炮,再说家家户户都住在楼上,平时很少来往,甚至谁也不认识谁,都忙着挣钱,那来的交流?想拜年也无处去。现在过年唯一的盼头就是除夕晚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你说能不平淡吗?
过年气氛越来越淡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系。
一是年龄因素。
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是成年人的专利。
你去问一问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他们照样对过年充满了期盼。过年对青少年意味着放寒假、压岁钱、新款服装、美食和串亲戚。
而这些都是成年人曾经的梦想,而现在变成了成年人的责任。过个年象打仗,照顾老的,看护小的,置办年货,准备红包,串门走亲戚碰到闹酒的,还可能喝得人仰马翻。
成年人的年味在责任与付出的双重压榨下,成就上一辈的幸福,酿成了下一辈的甜美。
也值了[呲牙]
二是经济因素。
现在叫着年味越来越淡的一拨人,经历过上个世纪的匮乏时代,吃顿好吃的就当是过年。
经过改革开放,通过个人不断努力,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个人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水平全面提升。这拨人平时想吃也吃了,想喝的也喝了,想多吃一点又怕"三高"。
谢谢邀请!
为什么现在的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首先笔者的观点过年的气氛越淡越好,因为深知年味越浓,生活越苦,一年累到头就昐三十晚那餐年夜饭,现在365天有记不清的年夜饭餐数,而且比过去的年夜飯丰盛的多,因为亲身经历尝到了过年气氛越来越淡甜头,这就是笔者观点的理由!
那么说说为什现在过年气氛越来越淡的原因!
1,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准普遍提高,而且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得到改善,由于许多领域己是现代化机械化操作不管城市国民过年的劳动强度由机械化替代,大家无须为过年去奔波,无须为过年去操心,缺钱缺粮商品买不到,无须为过年去忙碌,不仅是机械化生产,而且许多商品都是专业生产。这是过年气氛越来越淡的总根源。
2,那么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1),穿衣穿鞋!
过去在农村一年一人难添一件新衣,一双新鞋。而且没有成衣买,抽布叫裁缝在家做,进了腊裁缝难叫到一般加夜班,甚至三十晚上吃了年夜饭把没完工衣服完工。
家里的女人不仅为家人做鞋,还要缝缝补补等初一穿上过大年。这样气氛当然很浓。
(2),吃饭!
过去过年还有部份家庭过年口粮不足,外出去借,借钱借粮过年家庭不是稀奇事。
过去吃飯的米,包括过年的豆腐,团子都是自己加工,现在随时买到。
过去过年拜年的年货要提前办好放在家,现在有钱随时买到,而且走到那里到那里去买,而且有的不送礼品,直接给钱,办年货的人少了,气氛不就淡了。
(3),网络发达,看电视玩手机打电脑是家常便饭,丰富了每个人的娱乐生活,过去一进腊月学打锣鼓,吹洋拉,玩各种灯,颂春,还有各种变相要饭的,如摇摇莲树,贴财神菩萨等这样年味就浓了。这种浓被淡替代了。
(4)当然还有许多原因,总之现在生活条件太好,对过年感到无所谓了,因此过年气氛越来越淡也不难理解了。
过年气氛越来越淡不是坏事是好事,不要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更不要被传统思想去绑架,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和永久不变的先例。
这是城里人的感觉,农村照样是年味浓,首先,进腊月就淘米蒸豆包,这是平时不曾有的。第二,杀年猪,农村人平时吃肉少,即使吃肉也要去集市上买肉,所以不是太方便,过年就不同了,杀了年猪,肉冻上一部分,其余的用盐腌上,咸腊肉更好吃。第三,要扫房,一般的也有用纸糊墙。第四,正月里互相拜年,可以办秧歌,踩高跷,秧歌出会,全村年轻人都去,对方管饭,正月都是豆包杀猪菜。第五,虚岁六十六的,在正月初六办庆寿宴席,全村人都来吃饭,亲友自然也来,还有七十三,八十,八十四岁,分别在初三初八,初四办宴席,鸣放礼炮通知开席了,正月外村秧歌来要有人接待,先看在村子边养灯,然后接过抬鼓,放鞭炮,迎接秧歌进村。第六,外出打工的都在腊月回来,过年全家团聚。还有贴春联,挂红灯笼,预示生活红红火火。总之,年味还是浓的。
现在过年的气氛为什么越来越淡了?因为现在人生活水来提高。过年能吃想吃到的东西,大部家庭平时都能办到。特别是农民家庭的的孩子。翻过旧社会不说。就说人民公社时,只有春节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完成国家订钩约生猪认务后,生产队才杀一头猪。每个社员年到头分半斤猪肉就神喜人喜了。平时在饥饿中生存的农民家庭孩子。过年还能吃麦面和玉米面合插蒸的馍。而且过年还可吃饱。同母亲上舅家拜年还能领到长辈发的压岁钱(红包)少责民币5分多责一角两角。到开学如能攒够一元二角钱一学期学费那就可喜啦。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提高大部分家庭基本到了理想的境界。因此人们对平时和过年好像都在此山中。过年气芬炎还有大部分人在为工作为生活,在竞争。在为养老和孩子上学,'就业,婚姻在奔忙。
春节联欢晚会会消失吗
在我们小的时候春晚是一年一度的一个盛宴,因为那个时候文化娱乐没有那么发达,春晚担负了很多很多的这种功能,它给大家带来除夕之夜的那种娱乐,它是每一年流行音乐的发布平台,也是每一年服装流行趋势的发布和展示的平台,以前的春晚,担负了很多很多的这种功能。
今天我们的文化生活,娱乐生活太丰富了,以前除夕那天吃饺子那是期待了一年的一顿美食,今天随时随地可以吃饺子,所以你不会把那天的饺子好像本身看成多么多么重要。
春晚现在的功能,和以前功能相比而言它变得功能更单纯了,它就是一个陪伴,它在除夕之夜在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时刻,它就是一种陪伴,春晚就是我们的一个背景音乐,就是一个背景声,所以它的最大的功能其实就是一种陪伴。
只要它这个陪伴功能让大家觉得需要,春晚就永远不会消失,如果说从明年开始春晚就不办了,我相信会有太多的人会在网络留言说我们需要,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刻,需要这样一种陪伴方式。
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以前过年快乐了
因为以前物质生活条件差,大家普遍比较贫穷,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算是对自己辛苦忙碌一年来的总结与奖励,所以这一天特别有气氛。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平时也能买新衣服,相吃什么平时也有条件吃到,过年只是父母儿女,亲朋大家聚聚,增进感情,进进孝道。那种吃穿的满足感不那么强烈了,所以气氛不那么浓烈了!
贫困的生活对美食有一种向往,大人孩子都期盼着过年,特别孩子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新鞋穿,有压岁钱可以花,当今社会早已解决了过去的那种物质贫乏的苦难日子,所以过年没有象过去那样期盼了,快乐也没有以前那种感觉了。
只是生活太富足了。天天想包饺子,可以天天包。今天日用的饮食超过了我们的所求所想。故此,快乐感减少了。天天满满的信心,来接受这福杯满满的恩典,用感谢上帝的心迎接快乐……
小的时候,过年穿上新衣服、吃到好吃的就能高兴好几天。
现在满脑子都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烦恼也多了很多。即使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依然无法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天真逝去,便很难收回。
为什么现在的人,感到过年吃啥也不香了
过去我们国家不富裕,尤其是我们上一代人,没吃没穿的,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老百姓都富起来了,平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往年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现在基本平时都吃,所以感觉现在过年吃什么都一样,其实只要和家人能一起团聚,开开心心吃什么真的无所谓
回答悟空先生提问:
吃的话题,已经不是过去年月,只有‘过年’才有好吃的,如今的日子几乎天天饮食超过往昔的‘盼望饮食水准’,其原因所在在此。
听过刘宝瑞先生的相声《红嘴绿鹦哥》吗?,也许换点口味吧。
平时吃的太饱了,现在中国的第三产业真的发展的特别快,以前小的时候学习政治,说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那时候不理解。现在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吃的也是五花八门,各种美食。现在交通也方便多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都不是事儿了,各种地方美食也是很容易一饱口福。平时生活和过年没什么两样了。以前小时候,那真是,过年的伙食要比平时好很多的,所以都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大肉。所以,现在过年就当节日,大家聚聚,不太讲究吃什么了。只要吃的健康营养就是好的👌
舌尖上的中国3口碑为什么没有前两季好了
舌尖既是美食节目,最大的着力点就应该是对各地美食的介绍和描述,辅以美食文化的弘扬和传颂。舌尖1显然做的最好,舌尖2讲故事的分量增多,所以次之,舌尖3通篇的煽情,将节目内涵本末倒置,此为最大的败笔,所以口碑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舌尖3确实比前两季逊色不少。
首先,导演换了,风格不一样了,很多人还不适应。
其次,内容喧宾夺主,美食纪录片,肯定以美食为主,文化,故事,人物穿插其中没有问题,也很有必要,但是这些内容过多了,就会显得主次不分。
再次,内容转接突兀,没有过渡,东一下西一下,让人看不下去。
第四,广告是今年被观众吐槽最多的部分,什么东西都是火了之后,纯粹的东西少了,商业的考量就混杂进来,创作人员肯定不能专心做东西。
最后,后期制作也许是为了赶在春节期间播出,看起来很仓促,第一集的字幕竟然出错,很不应该。
为什么餐饮春节没有放假
因为餐饮是为聚会、聚餐、商谈、喜宴、吃饭服务的,
在重大节日和春节其间,顾客都可能会去饭店聚会聚餐,三五好友见面聊天,享受美食的时光,
这就倒至在餐饮工作人员不能休息放假,为顾客奉献出最好吃有灵感的美食。
为奉献在餐饮业人员至敬,有他们才有我们能享受美好的美食。
其实我也是餐饮业人员
为什么餐饮春节不放假呢?
大家都知道餐饮属于服务行业,几乎节假日不打烊的。(除一些小型餐饮外)
因为节假日期间人流量比较多,餐饮客流量也会增加,人离不开吃,餐饮行业也能提升自家的收益
没有放假只有排休,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春节是可以排休的,不能休息的员工也可以得到加班工资或者过后在补休
虽然有些员工不能春节排休,但是公司也会组织一些活动聚餐,给员工一个“家”的感觉。
我也是一位餐饮从事着,餐饮同行都在为自己的努力加油!
其实除了餐饮行业以外,比如医院呀、超市商场呀也是一样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合家欢乐的重要节日!按照法律程序如果春节期间不予员工放假那就要补偿员工的三倍工资!
但是我个人觉得对于餐饮业越是节假日肯定越是生意的高峰期,春节更加不例外,如果是人性化管理的老板来说,一定会在节后安排大家轮流休息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安逸二字,且干且珍惜吧!
春节大多数人放假,不用工作的人们大多可以玩乐,这就给某些行业带来了很多商机。
放假的人们选择相聚,在中国的文化中必不可少就是吃,这就给餐饮业带来了客流,所以在春节这几天餐饮行业不会放假,因为这几天生意特别好,做几天顶几个月,同时老板发的工资比平时的多,大多数老板会选择在春节后,客流少后再选择轮流放假。
综上所述,餐饮业春节不放假主要是这几天利益特别大,同时也给大多数人带来了方便和更多趣味。
为什么现在好多农村人过年不在家蒸馍馍了
现在农村人很少蒸馍的原因一是,经济发达了,各类专业生意人瞅准了,这个家家都必须要用的食品,好多种包装,现到现买,方便便宜,省去了好多蒸馍麻烦,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化,走亲戚不需提馍,改增成了礼品形式。其二,农村大多,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家里都剩余老人在家,蒸馍是个消耗体力的事情,老人们还得等子女回家蒸馍,子女过年时间紧张,没得时间在家蒸馍,所以就在城镇集市上买点馍馍,其三,过去人们经常走亲戚礼节上,提着馍叫回礼馍,表示对亲戚的一种尊重及亲戚之间来回走动的一种延续方式,而最近和几年,人们随社会观念好像已经改变了那些传统的陋习,只有刚成家的新人用回门礼馍,以上这些原因也就是现在人不在过年蒸馍的原因,也省去了好多蒸馍的时间与麻烦。
馍馍吗?只有在电视上听说过,现实中没见过,也没吃过。
因为我是南方人,确实没吃过馍馍,我个人理解,为什么不做馍馍了,因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因素下,很少自家亲自做馍馍,在我们广东,以前小时候要做很多特色美食,酥角,糖环等,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家会做,今年我爸要求做点酥角,我妈不同意,嫌麻烦,不想动手,说去集市上买一点回来吃,方便。
换而言之,我想为什么不做馍馍了,也和我这个案例一样吧。以前的生活,想吃点什么,都要亲自操刀,想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懒得动手亲自去做了,或许有其它更好的美食代替,或许直接去集市上购买,所以会导致,不去做,少做等现象。
有人说童年时候的“年味”,如今没有了,这是为什么
我初中以前挑食,茄子不吃,豆腐不吃,鸡蛋不吃牛奶不喝,豆角不吃,鸡肉鱼肉不吃,猪肉只吃一点瘦肉。后来初中住校,第一个寒假,临近放假,教职工宿舍准备过年的肉,我去老师家问作业,老师家正在做丸子和烧肉。馋的我啊,可都是半成品,老师也没法给我吃。
我从老师家出来,给我妈打电话,说吃肉,我妈可开心了,儿子要吃肉啊,到家那天腊月29,我妈把两只鸡和五六斤排骨放在一个大锅里炖熟等着我回去吃,这是我印象中年味最足的一次,寒假从腊月29到正月十三,半个月我妈天天给我炖排骨,炖鸡肉,天天端着肉碗当零食吃,睡觉前都得捞半碗放床头,半夜起来去尿尿都得吃一口,凉肉啊。
后来到现在,再也没有啥东西让我这么惦记了,我理解的年味就是一年一次的新衣服,一年一次敞开了吃喝玩乐,爹妈给五块钱,拿着这五块钱去买点自己惦记了一年的东西,有时候还买不起,只能兴冲冲的拿着钱去问,一问,买不起,就再攒攒,或者骗我妹妹把她的五块给我合伙买。
年味就是盼头,如今过年,吃喝玩乐,没一个事需要我惦记一年,尤其是买了房子,有自己的窝以后,更没有啥想买的。
因为生活富有,基本上物质丰富,糖茶蛋奶肉鱼,各类点心,年品年货,应有尽有。要说没年味,的确有点儿过。贫富差距太大!穷富的想法不同,各有各的追求,味重味轻很难说。个人认为,比四十年前强多了。没那么启盼了。
什么是年味 小时候 学校一放寒假 那就是进入腊月了 宫北的大亍的早市非常热闹 吃 喝 玩 乐 什么都有 由其是鞭炮烟花 黄烟带炮 摔炮 大泥娃娃花 二两响 大麻雷子 剪花 头饰 头花 工艺品 窗花剪纸福字 还有庙会 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准备年货啦 鸡鸭鱼肉 糖果点心 花生爪子 扫房子 刷浆 买年画 最主要的是各家都会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新鞋 到了三十这天 孩子们要给家长磕头拜年 家长要给孩子们压岁钱 初一开始走亲戚串门了 那会没有手机 各家也没有电话 更没游戏机 电脑 孩子们都在胡同里玩 特别热闹 开心 饿了从家里拿个窝头就边玩边吃 可了就拧开自来水喝 身体都特别健康 现在都进入了网络时代 平时吃的东西比那时候过年吃的还好还全 也不需要走亲戚 看朋友 打个电话 发个微信 完了
40年中华民族之节日政府在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技术手段,表演,表示,传承上经常给于𣎴合理的制约,而沒有去引领添彩。对外来物,洋节放任自流,加以宣传,助力,这是很不正常的。
由于过去的物质相对不充裕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多吃到丰盛的美食,炸鱼、炸鸡、炸豆腐、炸丸子、腌肉、包饺子…… 而这些对于当时我们来说却是日常生活中不多见的。特别是我们中原地区特有的炸糖果子,想吃到这么美味的地方没事仅仅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邻居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年味就是记忆中美食的味道。
随机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相对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对于现在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比如饺子、这个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美食到现在成为我们懒人一族的“快餐”,物质生活的匮乏只有让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解解馋”。所以我们对当时的年味才会那么“刻骨铭心”!!
以前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步骤已经逐步由机械化代替,对于街坊邻居的相互帮忙已经完全脱离。另外、由于人员的流动、工作原因街坊邻居的经常性流动也让之间的难以维系。特别是一些住宅小区他们比邻而居却互相不认识彼此,这在我们原来农村地区几乎是不存在的!反而在城市地区这种情况更甚……
年味只是童年的回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味越来越淡,成家后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去想年味,再者说,物质条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所以年味更淡了,天天都是这样过,不愁吃穿,只有小孩子们盼过年放鞭炮。
如今过年是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人们欢不起来了,这问题到底是出在哪儿了呢
我想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小时候过年才有的,平时都司空见惯了,所以过年逐渐丧失了它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第一,年夜饭吃什么。小时候过年农村才杀猪,有新鲜的猪肉吃,除夕才舍得吃一顿饺子,而现在,平日里大家大鱼大肉吃惯了,年夜饭吃什么成为一个大问题。第二,晚会演什么。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选择越来越多,品味,价值观悄然改变。小时候看晚会,会觉得电视机里的人穿着时尚,妆容精致,表演精彩,而现在往往满足不了年轻人的口味,唱的都是一些正能量,有关过年的歌,很难引起共鸣。总之,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更多需求。在我看来,过年的确不像小时候那么让人欣喜了,可以买一套新衣服穿,但是还是期待着过年, 盼望着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时光,那种快乐的心情是由内而外的,共聚天伦之乐。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吃的,喝的,穿的样样都不缺。哪像以前想吃顿水饺还要等到过年,想穿件新衣服也要等到过年才捞的着。所以以前的人们对于过年那种盼望就特别的浓,而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这么高,平时的吃,穿,用和过年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现在的人们对于过年就没有那种期盼了,也就感觉不到那种兴奋了。
以前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前,经济的落后,让现在60多岁的人都会记得,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很低的。
吃点猪肉也许要等到过年时才吃到吧。包顿猪肉饺子是过年的事情,更不要说穿新衣服了,所以说当时那个年代很是盼望过年。
现在的社会是,高楼大厦,丰衣足食家家有汽车,更不用谈及生活。现在的生活可以说天天过年,吃的喝的都不是问题了。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人们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尤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现在的人没有盼年的欲望。这就是人们对过年欢不起来的原因。
我出生于60年代,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物资缺乏,买布需要布票, 就连买块豆腐都需要凭票供应。小时候,盼着过年, 感觉过年真好,年味真浓,买新衣服穿,吃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资丰富,平时的生活就像小时候过年, 衣服想买就买,东西想吃就吃。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吃的、喝的、穿的全都送货上门。感觉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对于这句话,我们都深有体会。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到事事怀旧的年龄,但是我看见某样很普通的东西,比如皮蛋的时候,常常会说,哎呀,这样东西以前只有过年才吃得到,还要用线勒成一片片的。还记得过年的前面,妈妈会在走廊里架起柴火炉子炸肉丸。剁肉、绞肉上浆,需要全家人一起上阵。第一锅肉丸子出锅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在旁边偷吃,妈妈假装没有看见。那种肉丸子是我这辈子都不能忘记的美味。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是只有过年才吃得到了,只要想吃,随时就可以去买。哪怕是肉丸子也可以每天买来吃。
新衣服也是。小的时候,过年是一定要穿新衣服的。不管家里的日子过得富不富裕,家长一定会在春节给小孩子们准备一身新衣服。穿的时候会小心翼翼的,千万不能放鞭炮炸了个洞。而现在,孩子们每一季都会有好多的新衣服,过年的那一套已经没有了期盼。
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感受不到年夜饭和新衣服带来的喜悦。而仪式的简化,也让过年的味道淡漠了许多。
鞭炮是不能再放了,除夕夜和迎财神都在静悄悄的度过。都住在楼房,过年也不用贴春联和窗花了。孩子们也不用家家户户的去拜年了,亲戚朋友一起在酒店聚一餐就行了,给长辈磕头更是免掉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平时微信发发,朋友圈看看,也不一定要在过年赶着春运回家了。
这一切传统仪式的精简无疑也淡化了年味。
好遗憾现在的小孩子们不能像我们小的时候那样,度过一个虽然贫乏却充满年味的春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