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7式坦克性能如何
在二战中,日本是各个参战大国中实力较为弱小的,而其主要的工业产能用于了飞机和军舰的制造,留给陆军的份额可谓是少之又少。为了节约资源,日本陆军连冲锋枪都舍不得装备,觉得射击子弹太快,成本负担不起,可想而知对于坦克这种装备,日本陆军自然造不了多少。但实际上,二战的日本陆军其实还是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坦克,足足1500辆97式中型坦克进入日本军队服役,应该说,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装甲力量。
97式中型坦克是炮塔式坦克,属于95式坦克的改进版本,主要任务支援步兵并伴随车辆快速前进,可以快速攻下敌人的据点。这款坦克高2.38米,履带接地长3.54米,自重14.3吨,战斗全重15吨。按照当年的标准,97式其实是一款经典的轻型坦克,只不过是日本陆军的装甲武器太少太轻,97式才被当作中型坦克使用。在武器方面,97式坦克有两挺机枪,反步兵的火力尚可,同时安装一门57mm主炮,在这个口径的火炮中,苏联的57mm反坦克极为出名,穿甲能力甚至优于T-34系列的经典76mm火炮。然而,日本的技术没有那么好,其使用的57mm火炮身管长仅为18.4倍口径,相比之下,德国虎王坦克的身管长可以达到71倍口径。如此低的倍径,导致火炮初速低,威力弱,穿甲能力不足,即使是对抗正面装甲厚度仅为60mm的谢尔曼坦克,97式坦克也占不到便宜。
防御方面,97式坦克的总重量仅为15吨,如此轻的重量自然不能指望有什么像样的防护能力。97式坦克的车体和炮塔正面防护最强,这些地方的装甲厚度为25mm,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概是能够在1000米距离防护住初速为800米/秒的37mm穿甲弹。对抗美军经典75mm火炮,基本力不从心。至于机动性,97式的最大公路和越野速度分别为38和20千米/小时只能算非常一般。
纵观97式坦克在二战中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在太平洋和美军的战斗中,装备有97式坦克的日本部队虽然都号称精锐,但无一例外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发生在1944年的塞班岛战役中,参战的日本97式坦克,绝大部分并不是为美军坦克所摧毁的,而是被美军步兵使用巴祖卡火箭筒一一摧毁,这证明了这款坦克的防护极其薄弱,美军火箭筒都能轻松将其消灭。由于97式坦克的性能与美军坦克相比差距实在太远,美国军队中甚至流传一些调侃这种日本坦克的玩笑,那就是美军坦克见到日本97式坦克不应该开炮,而应该用机枪。因为炮弹威力太大,直接就打穿了,机枪就足够收拾这种日本小豆丁。
由于巨大的工业和技术水平差距,日本坦克的性能确实没有办法和美国比,更不要说和欧洲强国德国苏联去比较了,但是97式坦克并非不能逞凶,他在中国战场上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威胁性的存在。当年的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装备,即使是德国援助的37毫米反坦克炮都是稀有装备,更不要提美军所拥有的大口径火炮了。
日军的九四式豆坦克,战斗全重仅为3吨,只能算作装甲车,而不是坦克,但就是这种豆坦克,也能在火力薄弱的中国战场上横冲直撞。
当年的抗日战场上,正规的反坦克火力,是大约200门德国原装进口的Pak35/36式37毫米战防炮,还有94门仿造的反坦克炮,总数接近300门。这些反坦克炮曾在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中给日军坦克以重大杀伤。但在几次大规模会战中损失相当严重,国内又没有能力迅速补充,所以到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大多数37毫米战防炮已经消耗殆尽。
此后中国军队反坦克的主要战术,仍然是使用炸药包和手榴弹进行攻击,这需要步兵抵近坦克发动袭击,显然这会让步兵暴露在对方的步坦协同火力网之中。根据当年抗战老兵们的回忆,消灭一辆日本坦克需要付出100多人死亡的代价,这并非夸张,而是当年的实际情况。在和美军对抗中一点便宜都占不到的97式坦克,在中国战场上确实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补充一下,重仅10多吨的日本97式原型是“奇哈”,在当时世界上总体水平是中下等,对于美军太平洋战场的M4谢尔曼和苏联的T-34等来说就是个皮薄馅大的“轻型战车”。但是当时中国抗战时缺少反坦克武器,抗日军民们打击这坦克还是很艰难的
总评价过得去吧,比较成功的二战坦克,日本97式坦克是在侵华第一年所设计定型,其实心理极其不愿意去评价它的好呢,说白了别人武器再怎么好也是用猎杀我同胞,但是有些人见到俺去评论日本武器的缺点,会毫不犹豫出来挑衅俺,这就是“精日”吗?精不精日俺不知道,别来个“看间”(汉奸)就行了,到那时候,你躲到天涯海角也一样受惩罚,别小看人民意志,在二战时期,德国、美国、苏联等有多国研制出著名的坦克,那时候法西斯和盟国进行对抗赛,当然这种对抗是要付生命的,大家都知道在二战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是苏联和我国,盟国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而法西斯国家则是德国与日本为“领头羊”,日本是西元年57年建国,那时候叫做“倭奴国王朝”,他们刚开始是进贡我国西汉王朝,并且得我西汉授予他们的王印,日本是具备野心的国家,我国经历多代王朝,而日本却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我国朝代的变更,让他们学习到朝起朝灭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之所以日本建国数千年都没有发生朝代覆灭,可以说我国是日本的教科书。
(97式坦克)
97式算是紧凑型(中型)坦克,定型和服役都是同一年,也就是1937年,在此之前,日本有一种坦克叫做89式坦克,它在全球坦克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意思是很落后,于是日本总参部谋求一款先进的坦克,起码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在日军发动作死(侵华)战争时,而釆用样子很猥琐的“哈奇”坦克,后来“哈奇”被日军命名为97式中型战车,过去它算中型坦克,但放在今天它相当于轻型,之前为了战争需求,日军对97式进行多次改进,以一式、三式、四式、五式中型坦克来区分。
(89式)
97式中型坦克的产量并不算多,才一千五百辆左右,它主要放在侵华、东南亚、西太岛屿争端中使用,97式中型坦克动力系统(1台12缸风冷柴油机能输出功率为125千瓦,),最大时速(为38公里),属于前钢轮驱动,可以见到其全身柳钉突出,属于柳接构造,车体装甲并不算厚,最厚装甲才有25mm,车体数据(车长为5.516米、宽为2.23米、高为2.23米),战斗全重(为15.3吨),乘员(为4人),火力系统(1门97式57mm短管炮、其弹药有两种、一种为穿甲弹(可以1.2公里击穿50mm钢板)、另外一种为榴弹、携带量为120发,以七成为榴弹、三成为穿甲弹、另外有2挺97式7.7mm机枪为辅助,能携带4千多发子弹)。
(97式儿童玩具)
总言之97式中型坦克的穿甲弹了得,放在那时候,可以一公里左右能击穿50毫米的优质钢板,它在华可以说没有对手,原因我国极少反装甲武器,如果把97式放在欧洲战场,它不够“班”(看),就这样造成总体对它的评价偏高,可以说物以稀为贵嘛,不过它在华战场,97式可以吃手榴弹或者地雷,无论如何它先不先进对于当时的我国不是什么好事。
97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装备最成功的一种坦克,其改进型车辆非常。97式坦克由日本的三菱重工于1937年研制,故名“九七式”,一直服役到1945年,总产量1500多辆。
九七式坦克战斗全重15吨,最大速度38公里每小时,乘员4人,装备一门57毫米短身管火炮和2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
二战时期,日军根据装甲战车的重量划分坦克:5吨以下为装甲车,5-10吨为轻战车(坦克),10——20吨为中战车(坦克),20吨以上为重战车(坦克)。因此,日本的97式坦克为中型坦克。日本的划分与欧美不同,当时欧美国家20吨以下的坦克均为轻型坦克。
日本的97式坦克广泛用于侵华战争、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在中国战场上,由于中国军队缺少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日军的坦克在中国肆无忌惮。但是,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97式坦克在美军的M3、M4坦克面前,由于其火力和防护装甲明显不足,根本不是美式坦克的对手。
抗战胜利后,不少的97式坦克成为了中国军队的战利品。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的第一辆坦克就是日军的97式坦克,解放军以此坦克为基础组建了东北战车大队。此坦克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立下了赫赫战功。1949年开国大典时,这款名叫“功臣号”的97式坦克作为坦克方阵的头车率先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如果从他钢诞生的那会看,这车其实还是可堪一用的(注意我说的是堪用不是好),97式奇哈战车诞生的时间35年,那会卢沟桥都还没有开始呢,当时的苏联人还在折腾T26和BT5呢,德国人的三号坦克也才刚刚上马(德国人在坦克制造方面本来就是一菜鸡,用来对比似乎不妥),美国佬更不用说还在玩他们的M2小水枪,也就法国人的大鸭子和英国人的玛蒂尔达还行,但英法人家本来就是传统列强这个不能比。
虽然成绩垫底(实际上锁起来97式是比德国的一二号好的),但也勉强能跟上列强们的步伐,还算可以车也算是勉强刊用,这对于日本这个穷鬼帝国主义来说已经是拼尽全力了。于是马上问题就来了,没过两三年列强们的各种妖魔鬼怪就都跑出来了,苏联人的T60、T3476,美国人的M4、M3格兰特,英国人的十字军、丘吉尔,就连德国人这个难兄难弟都搞出了四号坦克。日本人的97成功的变成了小豆丁,问题更严重的是日本人没能力搞新东西了,97还得咬着牙坚持下去。
然后等到日本人改97换上穿甲能力更强的47炮的时候,美国人的酱爆,长76谢尔曼,德国人的虎式,苏联人的斯大林、T3485,这些更加妖魔鬼怪的东西就跑出来了,日本人的宝贝长管97彻底沦为了会动的废铁。
97式炮塔式坦克,是在8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研发而来,但其行走和悬挂装置,却继承了95式轻型坦克的特点;二战时期,算是日本陆军能拿得出手的坦克。说是中型坦克,重量却只有15吨,在苏军著名的重量达34吨的T-34-85坦克,也被称作中型坦克的前提下,日军的97式坦克,实际上就是一辆名正言顺的轻型坦克。
97式坦克有4名车组成员,长5.51m,宽2.33m,高2.38m,最大公路行驶速度每小时38公里,越野速度则降至每小时20公里,最大公路行程仅210公里。越壕沟宽度2.5m,过垂直墙高0.9m,涉水1m,转向半径8.6m,最大爬坡度30度,97式坦克的技战术参数一般。97坦克由柴油机作为动力,采用了铆接结构的装甲车体和炮塔,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炮塔偏右,装备有1门57mm火炮,射速10-15发/分。坦克上各处的装甲,平均厚度只有25mm,非常容易被国军装备引进德国的PaK-35/36型37mm战防炮所击溃。在淞沪会战中,调整师中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装甲兵团和税警总团,都有一个4-6门制战防炮连。在与日军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战斗中,PaK-35/36型37mm战防炮一般在500m的距离上,就能轻松撕开日军装备的89式中型坦克的薄皮装甲。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总计量产1500辆的97式坦克中,至少有一半的坦克投入了中国战场。几次会战以后,国军引进德国的PaK-35/36型37mm战防炮就大量战损,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薄皮的97式坦克,给中国军队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就投入了刚装备战车部队不久的97式坦克,此时国军的PaK-35/36型37mm战防炮已锐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出现了国军士兵用集束手榴弹冒死攻击97式坦克的情景。太平洋战场,塞班岛战役中,由驻辽宁东宁调来的关东军第9坦克团,装备的97式中型坦克,被美军装备的M1“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悉数击毁。远东战役中,日本关东军装备95式轻型、97式中型、一式中型等坦克,与苏军T-34中型坦克群展开激战,被摧枯拉朽般地全歼,那是30余吨装有1门76mm或85mm坦克炮的T-34、或T-34-85中型坦克的对手。总之,日军的97式坦克,如果防御方有大量的PaK-35/36型37mm战防炮,在500m距离上足以将其击毁,但战防炮射击距离实在是较近,基本上被日军装备的92步兵炮或其他野炮、榴弹炮所摧毁,战损非常大,因此,抗战军民很难对付日军97式坦克在步兵、火炮掩护下的冲阵。日军投降后,大约有300余辆97式坦克,通过某种渠道成了我东野部队即以后的第4野战军的战利品,组成了强大的战车部队,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攻克锦州、打下天津等战斗,都有97式坦克的影子。穿越到南宋末年的机械厂,该生产什么冲锋枪对抗蒙军入侵
毛瑟冲锋手枪
说实话,只要是现在的任何一款现在的冲锋枪放到了宋蒙战争时期,那结果都是碾压性的。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穿越过去的工厂与子弹工厂,到底带了多少原料能生产出来多少的装备。实际上和冲锋枪相比,单发步枪或者更适合,毕竟射程更远,子弹更节约(在原料有限的情况下)
不过要在冲锋枪上考虑,那么我们就选择一个大名鼎鼎的毛瑟冲锋手枪,其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盒子炮。
盒子炮,当然更多人愿意称呼其为驳壳枪,是一种自动手枪,被称为抗日神器,曾经大量装备与中国军队,可以单发,可以连射,其木质枪盒如果接在手柄上,便可以形成一个枪托,构成了一柄冲锋枪。其威力和可靠性,都经过了抗日战争的验证。
选择毛瑟冲锋手枪的原因有几个:
1.这是一种经历过实战验证的武器,性能稳定可靠。
2.用于钓鱼城一带的巴蜀地区,这样的地区山路崎岖,道路难行,不利于大军的展开,反而利于小部队利用地势的突袭。选择手枪一类的冲锋枪,在携带上更为方便。
3.其实是怀疑这个工厂原料不足,如果原料足够那么生产哪一类的枪械都没有问题,在原料不足的情况下,那么以当时的原材料仿制就成了一个重点问题。而在抗战中,驳壳枪曾经被大量的仿制,甚至有的边区用十分简陋的设备和材料制造过单发的驳壳枪。
从以上几点考虑,个人觉得毛瑟冲锋手枪也就是盒子炮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的蒙古军队擅长骑马作战,很快地就冲到阵地前,只有用弹链式供弹的机枪,如马克忒机枪,它能连速射出很多发子弹。就象当年彭德怀将军收拾马步芳部队一样,几百挺轻重机枪一字排开,马步芳以为他的骑兵跑得快。照样被打的溃不成军,人也打死了,马也打死了,不但取得胜利而且马肉也给部队改散了伙食。
其实这个问题是你能生产什么样的子弹。这取决于生产材料的装备情况,铜,铅,硝酸的数量和比例。然后才能考虑子弹的大小,具体的威力水平,接着才可以进行枪的详细设计。如果有足够的材料可以保证子弹的数量,那么对付骑兵和古代批甲军队至少需要保证枪口动能超过2000焦,也就是AK-47的水平。
寸和厘米怎么换算
厘米换算成寸:1毫米=0.03寸计算机过程:1米=3尺=30寸1米(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00毫米=30寸1毫米=0.03寸举例:1040*850*1938mm=31.2*25.5*58.14寸1100*900*1950mm=33*27*58.5寸1040*1090*1950mm=31.2*32.7*58.5寸
“乌兹”冲锋枪性能优异,为何会从军中退役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军队中,“冲锋枪”这个概念本身就已经被淘汰了,大量冲锋枪被发射步枪弹的短突击步枪取代。
各国在装备小口径步枪或者突击步枪之后,纷纷淘汰了发射手枪弹的传统冲锋枪,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我国在装备了56式冲锋枪(仿制AK突击步枪)之后,就淘汰了50式(仿制PPSh-41冲锋枪)和54式(仿制PPS-43冲锋枪)两种冲锋枪。法国在装备FAMAS小口径步枪之后,淘汰了MAT-49冲锋枪。
传统冲锋枪发射的是手枪弹,虽然具有后坐力小,连发易控制的优点。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射程近,威力小。除了近距离泼水,已经很少有冲锋枪的用武之地了。
取代乌兹冲锋枪的,就是微型塔沃尔(Micro Tavor)短突击步枪。
乌兹冲锋枪
微型塔沃尔(Micro Tavor)短突击步枪
比如包络式枪机的设计,这种原理能在保持枪身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加重枪机重量,让乌兹冲锋枪的运行更加稳定,概念上有点类似手枪的套筒。
乌兹和MP40冲锋枪的对比,绿色是枪机,蓝色是枪管
大实话:武器进行更新迭代,不适合战争需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如果你对军事消息感兴趣,那么你一定听说过“乌兹”冲锋枪吧。一款以方便携带、可靠性和维护性能高为主,并且具有极快的火力输出功能的新型冲锋枪。就是这么一款性能优异的冲锋枪在2003年12月被以色列正式发表声明,宣布其从军中退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1948年的阿以战争后,一名以色列军官——乌兹·盖尔,认为现在的武器装备在沙漠战争中都不太适用,便萌生了设计一种可以使民兵,军官,炮手,车辆驾驶员等缺乏足够射击训练以及实战经验的人员,方便携带的可以自保的新型冲锋枪。
这一新型冲锋枪最终于1951年完成设计定型,并以乌兹·盖尔的名字进行了正式命名。由以色列IMI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在1954年首次投入以色列国防军的特种部队中,之后陆续运用到其他常规部队。对于当时采用的几乎是全民皆兵策略的以色列,乌兹冲锋枪的设计和应用大大符合了当时的环境需求。
在乌兹冲锋枪应用的初期,其配备只是一个木质枪托。此后,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为部队中士兵的使用提供方便,技术部对乌兹冲锋枪进行了改造,又设计了其他不同型号的折叠式金属枪托。
由于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在沙漠战争中可以有一把得心应手的武器来攻击敌人。所以,乌兹冲锋枪的维护性和可靠性都是极其突出的,即使整把枪支都被埋进了沙土之中,也只需进行简单的清理就可以继续正常使用。除此之外,乌兹冲锋枪最大的优点就是便于携带和使用,作为世界上最早设计生产的一款包络式机枪冲锋枪,其设计的人性化和简单易操作,使乌兹冲锋枪就向手枪一样方便好用。其枪机可以缩进机匣后部,将大部分枪管容纳在机匣之中,从而达到缩短枪机运作距离和缩短整体枪械长度的目的。
即使再完美的武器,也会有那么一丝缺憾。乌兹冲锋枪也不例外。它可以向手枪一样简单易操作,并且枪支整体的构造十分紧凑,但同时也拥有着和手枪相同的缺点,射击的精准度不高。其枪机后置的设计使士兵在射击时震动较大和枪口上跳问题更为明显。弹匣和握把一体的设计也降低了射击平台操控力矩和射击的稳定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再发生,技术部门对其设计不断进行改进,最为明显的就是对握把和弹匣加重重量,增强其稳定性和减少震动幅度。但这一措施的实行,又会增加整把枪支的重量,违背了其方便携带的原则。
结合以上的优缺点,人们又给乌兹冲锋枪起了一个别称,称其为“土匪专用枪”。它是帮派与帮派之间进行火拼时的必备武器,轻巧方便易携带和拆装方便的优点使它可以被很隐秘的藏在身上,不被敌人发现。当进行到关键时刻时,从身上取出,对敌人进行秋风扫落叶搬的攻击,横扫一片。相当于现代版的芝加哥打字机,是特种部队和一些深入敌人内部的安全人员作为贴身武器的不二之选。对于一些近身搏斗,近距离射击和在训练时成绩较差的人员来说,也是在选取武器时的第一选择。
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亲们肯定明白,“乌兹”属于冲锋枪,小时候玩CS的时候只知道它根B31(MP5)在一栏,渐渐明白B3开头的都是冲锋枪,里面还有P90等,B4几的才是步枪。当然在现实中这款枪确实不错,便于携带、火力输出快、可靠性也很不错,但是在CS中必须吐槽一下,命中基本靠信仰,谁敢说在CS中用乌兹厉害请收下我的膝盖。
既然是冲锋枪那就直接给它量型一下,冲锋枪的优点就是重量轻、便于携带、射速较快。缺点就比较多了,威力、射程、准确度、都无法与突击步枪相比较,这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个结论,冲锋枪不适合正规军使用,它适合特种作战或着反恐行动,当然也是黑帮火并的常见武器。正规军参加的多为野战,目标距离较远,需要精准和射程,即便巷战军人也需要大威力武器而不是需要威力较小的冲锋枪,尤其是像乌兹这种适合小巷和房间内作战的“小型”武器。
乌兹在被制造出之后装备过不少的国家和军事组织,但是随着突击步枪的崛起这种武器也开始逐渐退出“军用序列”甚至已经不适合“普通警用”。尤其是在意大利,完全成为了黑手党的“制式武器”,这款武器出现大大增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它们被别于腰后或藏于风衣下,迅速掏出来就可以造成极大杀伤。
虽然乌兹开始不在大批量装备军队,但是作为一款非常有效的“近距离”杀伤武器,它在室内或狭小的空间中能发挥的战力是其他武器不能比拟的。所以现在乌兹更多的开始被特警、保安公司所应用,甚至有机械部队作为自卫武器,不幸的是乌兹正在被P90和MP5所取代,而斯里兰卡的陆军特种部队和特警对乌兹情有独钟,直到现在仍然使用。
不过警用和军用的家伙什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威力较小仍然是其巨大缺陷,即便在近距离都不一定打的透防弹衣,所以远距离交战更是毫无优势可言。我们做一个实验,同样的1000名士兵手持AK的肯定要比乌兹的战斗力强,如果穿防弹衣的话那么乌兹更无优势,这也就是乌兹退出“军用舞台”的主要原因,火力太低,所以退居“二线”也是理所当然。
Uzi的性能也算不上优异,只能说Uzi在50-70年代这个特定环境当中比较有自己的价值。
这种用了包络式枪机的T字布局冲锋枪结构上很紧凑,比传统的冲锋枪更加便携,很适合战壕、室内这种近距离清扫、非一线作战人员自卫使用。当然,那会不是没有紧凑型的冲锋枪,比如Sa.23,蝎式,MAC10等都是那个年代不错的产品。
UZI影响力比他们更大和自身设计上的一些亮点是离不开的。比如快慢机保险+握把保险+一道机匣内的跌落保险,让他的安全系数非常高。
而且他结构非常简单,大量的冲压件让他非常易于生产。包络式自由枪机的结构让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挺高。标准UZI、迷你Uzi、微型Uzi甚至手枪Uzi让他的产品线也广。
我的意思是Uzi的各种理念虽然不是最早的,但毕竟算是最早而且最成功将单兵防卫武器这个概念钉在枪械发展史上的代表作。
不过,作为一种使用9mm弹的冲锋枪。火力虽猛,但是受限于手枪弹的威力不足。无依托情况下全自动射击也让他很难控制。在全威力步枪弹的年代(比如FN FAL,G3那会),这种冲锋枪还能弥补短距离的自动火力压制。
最早知晓“乌兹冲锋枪”是在雇佣军大片《野鹅敢死队》看到的,图片当中最左侧的哈迪.克鲁兹(这货真的当过纳粹党卫军)拿的是比利时FN大威力步枪,其他三人:理查德.伯顿、罗杰.摩尔(第三代007的饰演者)、理查德.哈里斯手中拿的都是“乌兹冲锋枪”。
这张在丛林遭遇战当中的剧照更清晰一些。
“乌兹冲锋枪”是由在以色列军队服役的乌兹.盖尔设计的,他当时就是想要设计一型火力猛烈、结构简单、结实耐用、短小精悍的近战武器,并且可以单手开枪,腾出另外一只手可以投弹、可以拽住绳索…“乌兹冲锋枪”是在1948年设计的,当时以色列刚刚建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也是“万国牌”,为了快速的统一枪械制式,“乌兹冲锋枪”在1951年研制成功之后便迅速的装备到了部队,由于该枪确实战场实用性比较高、性能优良,很受以色列国防军喜爱,由于在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表现优异,它被多个国家看中,随即有多个国家购置了该枪。
的第三位枪械设计大师,“乌兹冲锋枪”也被多个国家军警界使用,据说生产量超过了300万只,就连美国和德国这样的枪械设计/制造大国都装备了该枪。
“乌兹冲锋枪”有诸多的衍生枪型,除了基本型外(最早期使用木托,后来使用钢丝折叠)还有伞兵型、微型 ,甚至出现了“乌兹手枪”。但仍然以基本型装备最多。
“乌兹冲锋枪”已经服役差不多70年了,和所有武器装备一样它也有设计寿命,会逐渐的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退役,“乌兹”的主要问题就是射程太近了,它使用9×19毫米手枪弹,加之枪管比较短射程在150米左右,这个距离在近战当中还算管用,但是在野战条件下对于单兵枪械的射击要求是200~400米,“乌兹冲锋枪”显然是力有不逮,所以即便是它大量装备的年代以色列国防军也没有用它全面替代其它枪械,仍然使用比利时的FN FAL步枪,并且在1967年有研制了“加利尔”突击步枪…。
当然,以色列也推出了自行研制的更新型步枪,塔沃尔21被誉为最漂亮的无托步枪。由于以色列常年的战争,武器都是根据在战争中获的使用经验而研制的,所以实用性和战场适应性都很高!一经推出后能较好的受到其它国家的喜爱,也占据了部分国际军火市场的份额。
总之,“乌兹冲锋枪”作为一代传奇,记载在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史册上,但是作为武器不能适应战争的要求都会被封存或者进入到博物馆去陈列。
乌兹冲锋枪是“土匪专用枪”,并不适合正规部队使用
大名鼎鼎的乌兹冲锋枪是以色列国防军少尉乌兹·盖尔在1951年设计的一款微型冲锋枪。其设计初衷是为民兵、军官、炮手、车辆驾驶员等缺乏足够射击训练人员,提供方便携带的自卫武器。
以色列建国初环境相当恶劣,被阿拉伯国家包围和敌视,采用的是几乎全民皆兵的国防策略。因而乌兹冲锋枪本身就是为特殊环境下推出的特殊武器。
最常见的短枪管型长445毫米,重3.5公斤,枪管长260毫米,射速600发/分钟。
乌兹冲锋枪最大优点就是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他是世界上最早一批使用包络式枪机的冲锋枪,枪机缩进机匣后部,缩短枪机运作距离,并以机匣包覆大部分枪管,从而缩短整体枪械长度。冲锋枪弹匣置于握把内,指向性突出,可以像手枪一样方便使用。
时,保镖掏出乌兹冲锋枪
另外他的维护性和可靠性非常突出,因为要适应中东沙漠环境需要,整枪可以埋进沙土后,简单除尘后就可以正常使用。
所以以上优点结合一起,让这枪有“土匪专用枪”的称号,黑帮火拼神器。可以方便的藏在身上,火拼的时候掏出来,就可以横扫一片。可以说是现代版的芝加哥打字机,一些特种不怼和安全人员也选择这款武器作为防身工具。
但乌兹冲锋枪的缺点也很明显,其借鉴了手枪的设计布局让整体非常紧凑,但也同样继承了手枪精准度差的缺点。枪机后置导致射击时震动很大,枪口上跳问题比较突出,弹匣和握把合为一体导致射击平台操控力矩要短,稳定性不足。而乌兹冲锋枪为降低这一问题,采取的方式就是加重握把和弹匣重量进行配重,又导致整枪重量丝毫不占优势。
所以乌兹冲锋枪又有“土匪专用枪”的绰号,适合短距离范围,训练较差人员使用,远距离精准度和毁伤效果都非常差劲。
特别是1966年,德国HK公司推出了神器级的MP5冲锋枪,以其强悍火力和高精准度,迅速成为全球警用反恐部队和特种部队的第一选择。警察反恐部队青睐其高精准度,避免误伤人质,军队则更看重其有效射程的提升,MP5也几乎成为全球SWAP们的标志性武器。
现在以色列军队和特种警察也是开始使用X95突击步枪的9mm冲锋枪型,其原本是军方塔沃尔突击步枪的短枪管型改进。乌兹冲锋枪设计和使用环境太特殊,并不适合正规军使用。
一件武器被取代,那么必然是因为有了更好的选择。乌兹冲锋枪从军中退役,也必然是因为它不够好。要想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乌兹冲锋枪当年为什么能够风靡全球。
冲锋枪在二战中发展壮大,成为了主力轻武器之一,斯登冲锋枪是其中的代表。
冲锋枪作为一战中为适应堑壕战而新诞生的武器,具有火力凶猛、短小精悍的优点,在近距离作战中可以有效压制栓动步枪,因此在二战中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期,成为了最重要的轻武器之一。然而,随着突击步枪的成熟,发射手枪子弹的冲锋枪由于射程不够、威力不足等致命缺陷,迅速被突击步枪所取代。眼看着冲锋枪这一枪种就要盛极而衰时,有两款冲锋枪毅然站了出来,引领这一枪种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乌兹冲锋枪全家福。
其中之一是MP5冲锋枪,由于其具备卓越的精度和可控性,加之长度比步枪短,非常适合室内反恐作战,在1977年的GSG9解救客机一战中名声大噪,尔后迅速风靡世界,成为了各国特警与反恐部队最喜爱的武器。
大名鼎鼎的MP5冲锋枪。
而另外一款就是乌兹冲锋枪,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枪长度非常短,全尺寸型乌兹全长仅470mm(枪托折叠后),轻型乌兹更是只有360mm(枪托折叠后),简直可以说是把冲锋枪短小精悍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由于乌兹冲锋枪尺寸很短,非常便于携带,加上价格便宜,因此不仅各国军警与情报部门大量装备,连匪徒都对它青睐有加。可以说,乌兹冲锋枪与MP5冲锋枪,分别开创了两个不同的流派,为冲锋枪这一原本前途未卜的枪种开辟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