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犬之岛》(Isle of Dogs)
这部犬的大时代活剧其实是一部关于人的讽刺剧,无论犬之岛猫之岛,归根到底是人之岛。
在一次采访中,韦斯·安德森说他从很久以前就想做一部有垃圾堆元素的电影,他也在自己研究日本元素,就想把他们拼接起来做成一部东西。这提醒了我们这部电影最强烈的对比就是垃圾岛与日本的对比,我们下意识都会把日本元素定位为精致丶脱俗的,同时忘记了一个现实:日本是包装大国,因此生产的生活垃圾也是极多的。
从电影画面上看,垃圾岛与日本元素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满足韦斯·安德森对极繁主义美学的倾心,这也是定格动画炫技之必要。但有意无意的,韦斯·安德森因此建立了一个对日本人的矛盾的强烈反讽。
不止于此,他还提供了许多不动声色的暗示。电影第一次让我玩味导演的立场的时刻是,四只好出身的狗回忆自己吃过的好东西时,有狗回忆自己吃牛排的讲究;第二次让我惊醒时是,导演非常细致地描绘寿司师傅准备刺身寿司给科学家的场景,几乎都是虐杀食物——事实上,当我们坐在寿司店里等着寿司出来的时候,是刻意遗忘这一点的,而韦斯·安德森强迫症地要我们仔细审视这一点。
我似乎听到韦斯·安德森的冷笑:你们狗丶你们爱狗者,和那个为着利益而恨狗的市长没有什么不同哦。很多人不理解电影后段,为什么市长突然悔悟而放权,那是因为他始终以家族利益为第一考量,知道侄子将因此世袭他的权力,无论恨狗还是爱狗,只要保证权力还在其家族手上就好。如果他坚持不放权,革命才会真正发生,终结这操弄黑白两端而来的权力。
事实上,电影里根本没有“爱狗”之人,小男孩Atari要救的是他的护卫犬Spots,但对其他狗的处境漠然,一开始误认Spots已死,他就急忙修好飞机打算自己回去大陆了。至于咸与“革命”的学生们,她们爱的是“正义”与“反抗”,也并没有表露过对狗的爱。学生黑客为了救狗而把神经毒气直接接到杀狗员工的面罩里,证明后来那个夺权的女学生说骂狗者死并不是一句戏言。
如果需要,这些人是可以建立一座“人之岛”放逐异己的。
整体呈现上非常有特点的动画电影,故事也很有创意。
《犬之岛》讲述了少年为救护卫犬朋友深入犬之岛,和新结交的犬类朋友一起粉碎叔叔市长的阴谋,让人和犬能和谐相处。
对称摄影和定格动画的风格本身就很有趣,但更有趣的是整部片子的节奏感,即有西部片的味道,又有节点式的幽默感。
故事的讲述非常完整,除了最后兄弟狗的巧合之外,角色间的戏剧张力还是挺足的。一只不愿意接触人类的流浪狗和一只对狗抱有身后感情的男孩,本来常规的人物关系放到类似末日的生存环境下,就有了孤胆英雄的意境。
另外的狭隘就是开场的五只狗,有四只后半点近乎透明,太龙套了,和主线毫不相干。
西方的文艺片导演有很多,但韦斯·安德森这样几乎被所有的文艺青年奉为偶像的导演却很罕见。
这位现年49岁的美国导演几乎已经成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果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说,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几乎都做到了“形式即风格”的独一无二。
和一般的文艺片导演不同,他的作品虽然常常违背好莱坞的类型叙事,但有没有欧洲文艺电影的极端和过于激进的自我表达。看安德森的电影,或许观众才能够真正理解——
电影才是属于成年人的银幕童话。
韦斯·安德森总是喜欢讲成年人世界的酸楚与迷惘,但在它的故事里却又看到过度的悲观与写实。
他总是用一种温和而略带诗意的风格,向观众娓娓道来一首首带着古典韵味的散文诗。
尤其是他标志性的强迫症式对称构图和对于色彩的运用,简直已经成为了他所有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形式。
说起《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相信你自诩为爱看电影的文青的话,一定不会对这部2009年的动画影片陌生。
该片根据挪威藉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儿童故事改编,使用定格动画技术拍摄,由乔治·克鲁尼、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巨星献声主演。是一部相当有趣的动画片,是导演韦斯·安德森第一部得到主流影评界广泛赞誉的电影,当时共收获了大大小小17个奖项及提名,仅次于他后来在2014年那部好评如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九部电影长片《犬之岛》(Isle of Dogs)定档3月23日在北美上映,这是导演的第二部定格动画作品。尽管还有一段时间,但已经有一大批粉丝望穿秋水般的期待这位“文青至爱”的导演的新作了,也许本作能取得比“狐狸”更好的口碑。
《犬之岛》延续了导演动画作品中动物作为主角、“强迫症”般的平衡构图、华美的色调设定等特色,而且具有浓厚的日本风情以及近似废土科幻般的苍凉质感。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充满原创精神与奇思妙想,即使放在世界电影史中看,相信也是一部极其独特的作品。
故事讲述了一个日本小男孩为了寻找自己的狗,来到了一座满是狗的岛的冒险故事,我们来看看其间的“起承转合”。
1 .
看《犬之岛》的感觉很怪异,这明明是一部典型的韦斯·安德森作品,他标志性的一切都在,并且仍然保持在高水准之内,但又分明是一部非典型性韦斯·安德森作品。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首先是一个手工艺品,精致、古典、童心,有浓重的匠气和不时飞溅的灵气。
《犬之岛》一点也不意外地出现了像游标卡尺丈量过的对称画面,出现了水准超高的平移镜头。
甚至在韦斯·安德森电影里屡屡惊艳的配乐,竟然还可以用鼓乐,再次精进,震烁众生。
看完电影我觉得《犬之岛》是今年值得一看的"狗片"。电影以狗狗的视角来反映故事情节,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电影中表达了狗有时候还有点人性而人却不像人了。里面有只狗跟我家的巴顿一样是粉鼻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狗,我想这也是导演想引起爱狗人士的共鸣吧。
导演是韦斯·安德森,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用色彩的导演,曾经看过他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对于色彩的运用真心棒。另外朱亚文跟宋佳为影片配音也是一个亮点吧。
虽然这不是韦斯安德森导演最棒的作品,但作为韦斯安德森首部国内公映的电影,《犬之岛》依然非常值得推荐,大家有兴趣一定要去看一看。
《犬之岛》在全网算是好评如潮,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名头加上他凭借该部影片获得了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又使得这部电影的逼格提升了一个台阶。
我得承认,这部电影确实有韦斯·安德森自己的电影美学在里面,对称风格,阴郁的画风,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太鼓配乐,樱花,相扑,俳句,一众电影界明星大咖的配音,都使得电影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克制,整洁的异样美感。
但可能是文化差异,个人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和机巧,尤其是导演掺杂了大量的政治隐喻,强权政治,种族歧视,反法西斯等等元素,使得观众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思考上,“猫”和“狗”这两者的概念,故事情节反而显得微不足道,颇有喧宾夺主的味道。
当然,电影让我眼前一亮的莫过于最后的结局,从隔离灭绝狗狗当必须爱狗,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同时也走到了两个极端,前者剥夺了民众爱狗的权利固然有错,但后者剥夺了民众讨厌的狗的权利难道就不是强权了么?在这看似温馨的结局之下,韦斯·安德森展现的反而是一个更为黑暗的内核,这是颇有意思的。
(文/星夜行 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如果皇帝也有爱情的话,那么明宪宗朱见深和万贵妃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对。万贵妃比朱见深年长17岁,还没给他留下一儿半女,但是明宪宗在位23年始终如一地专宠万贵妃,为她废除皇后、责打大臣。1487年已经58岁的万贵妃病逝后,明宪宗朱见深悲痛欲绝、思念成疾,强撑着给万贵妃办完丧事后,于同年去世,可见用情至深。万贵妃在明宪宗一朝,名份上虽然仅是一个皇贵妃,但实际上就是皇后,她的丧葬都是按照皇后品级办理的,坟墓有专门的人员看守。
明宪宗朱见深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万贵妃绝对不是因为她的美貌,毕竟皇帝手握天下什么美女得不到,而且万贵妃死的时候早就年老色衰了,两人间的感情更多的是患难与共中结成的。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军亲征,留下年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皇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一场“土木之变”,明军精锐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当时为了稳定局势,避免主少国疑的情况,于谦等大臣拥立明代宗朱祁钰登基,这样一来太子朱见深的地位就很尴尬了。权力是个很诱人的东西,明代宗朱祁钰登基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当他坐稳江山后就不想交权了。
1450年明英宗朱祁镇回国被直接软禁在南宫;1452年,年仅5岁的朱见深被自己的叔叔废除太子位,赶出皇宫,形同囚徒。朱见深2岁到10岁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而唯一在他身边、与他生死与共的就是当时还是宫女的万贞儿,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一个没有谋生手段、毫无自保之力的孩子却卷入了皇位之争,可以想象到当时年轻的万贞儿为了照顾、保护风雨飘摇中的朱见深付出了多少努力,生死间见真情,两人间也结下了一生的羁绊。
1457年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朱见深得以恢复太子身份;1464年18岁的朱见深登基为帝,而万贞儿已经35岁了。按照朱见深的意思是要立万贞儿当皇后的,但是朝臣和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都反对,才不得不放弃,但也将万贞儿从宫女升格为贵妃,两人如漆似胶形影不离,而年轻貌美的正牌皇后吴氏刚结婚就守活寡。吴皇后面对朱见深对自己的不闻不问,在怒火中找借口杖责了万贞儿,朱见深闻讯后大怒不顾所有人反对废除了新婚不到一个月的吴皇后,之后新立的王皇后认清了现实甘愿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后,万贵妃宠冠后宫。
1465年37岁的万贵妃生下了一生唯一的孩子,也是朱见深的皇长子,朱见深大喜晋封万贞儿为皇贵妃,还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可惜一年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万贵妃此后再也没有生下孩子,但是朱见深对她一直感情不减,后宫佳丽十多人、子女十多个,朱见深从来都不关心,就宠着万贵妃,这一宠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死。
万贞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到后来宠冠后宫,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明宪宗身为皇帝一生宠幸挚爱一个大自己17岁的女人,不在乎她年老色衰,要生死与共,这堪称一段千古佳话。
万贞儿与明宪宗的畸形恋一直以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的焦点。万贞儿比明宪宗整整大了17岁,关于她的真实姓名,如今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明宪宗喜欢叫她万贞儿,于是万贞儿这个名字也逐渐的流传了下来。
万贵妃,她在四岁时入宫做了侍女,长大后专门服侍太子朱见深。万贞儿是个有心机的人,虽然她比朱见深大17岁,但并不妨碍她得到朱见深的宠爱。1464年,18岁的朱见深即位,此时的万贞儿已经35岁,可能生来娇艳甚得圣心,因此一直受到朱见深的宠爱。
万贞儿是明宪宗朱见深的挚爱,从某方面来说她是一个比武则天还厉害的女人,她是宫女出身却能牢牢抓住明宪宗的心。在三十五岁的时候,还使用计策,让明宪宗将皇后吴氏打入冷宫。
万贞儿虽然很厉害,但是有些事却不是她能够左右的。她曾经为皇上生了一个儿子,可是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这件事对万贞儿的打击非常大,以致于她变得开始不可理喻,变得有些极端,做了一些非常没有人性的事情。
她的孩子死了,她也不允许其他妃子生下孩子,只要看见怀孕的妃子,她就强迫她们喝下堕胎药,所以吓得皇宫里的妃子都不敢接近皇上,她不仅残害妃子还曾经毒害过皇上的母妃。
可是对于万贞儿的所作所为,皇上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万贞儿总是能巧妙地利用皇上对自己的爱让皇上放过自己。
万贞儿死的那一年57岁,因病去世,据说当时甚至天降异象个,朱见深痛哭不已。下令以皇后的规格给她举行了奢华无比的葬礼。
明宪宗一直却“母爱”,他是万贞儿在深宫呵护带大,其中的宫庭斗争只有明宪宗自己知道,所以他离不开万贞儿,只有万贞儿和他永远命运共同体,他的内心深处在能找到“宁静”,所以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万贵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她死后明宪宗都派人保护她的坟墓,免得被人打扰她变天堂鸟!
明宪宗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软禁,因为自己的父皇明英宗在土木堡中成为俘虏,在明宪宗很小的时候时常受到别人的欺负;那个时候万贞儿就在明宪宗身边伺候。
小时候的明宪宗朱见深和自己的父亲分离,他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所以明宪宗对万贞儿特别的依赖。
万贞儿明宪宗足足大了十七岁,对于这一段姐弟恋,很多人都不看好;可是万贞儿从一个婢女做到万贵妃。可见明宪宗到底有多宠爱她。
万贞儿曾经為明宪宗生有一子。可是在襁褓中夭折了。这件事情对万贞儿的打击特别的大。
所以万贞儿对于那些怀孕的嫔妃们打压的很。自己没有为明宪宗孕育皇子。她也不允许别的妃子生下皇子。
明宪宗对于万贞儿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皇后和万贞儿有了争执,皇后最后也是被数落和欺负的对象。可见万贵妃到底有多得宠。
万贞儿好像是被气死的。有一个婢女不小心惹怒了万贞儿。这个婢女的下场可见有多么惨。
万贞儿死后不久,明宪宗也跟着去了。很多历史学家纷纷猜测明宪宗是为了万贞儿伤心而早早离世的。
可见万贞儿在明宪宗心里的份量。
明宪宗厚葬了万贞儿,他特意给万贞儿另外找了一个风水宝地安葬她。不仅如此。他还为万贞儿特意安排人守来看护她的坟墓。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用这句话来形容朱见深和万贞儿的爱情,最贴切不过了。
朱见深是一个很悲剧的皇帝,万贞儿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而万贞儿大朱见深整整十七岁,二人似情侣,又似姐弟。
宋朝有靖康之耻,而明朝也有土木之变,朱见深就是见证人,因为他父亲朱祁镇在这次事件中被瓦剌俘虏,成了一个孤儿。这一年,他不满两岁。
起初,他叔叔顾及朱祁镇的存在,对朱见深还行,依旧让他做皇太子,可日子久了,心头肯定会想:“老子是皇帝,凭什么让别家的儿子做皇太子,我又不是隔壁家的老王。”所以朱见深被废。
年幼又可怜的朱见深在危险的皇宫中生存着,而此时他身旁有一个女人,叫万贞儿。一直照顾着他,宠爱着他,勉励着他。他也深深依恋上万贞儿,乃至产生特殊情愫。
不到十年,朱祁镇回归复立,朱见深也再为皇太子。这下安稳了!
等朱见深成皇帝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万贞儿为皇后,无奈因为出身原因,册封夭折,但自此万贞儿成了独宠的万贵妃。朱见深也只宠她,也只爱她!
他们就这样相处,相爱,可惜“我生君已老”,万贞儿没挨过不息的岁月,在58岁时,离开人间,去往天堂。朱见深哀叹:“她不在了,我也不久了”。由于郁郁寡欢,同年,朱见深也随之而去。
万贞儿是明宪宗朱见深最宠爱的女人,虽然比明宪宗大了足足17岁,可这并没有影响对明宪宗对她的宠爱。由于万贞儿的原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明宪宗喜欢叫她“万贞儿”,所以她就一直沿用了这个名字。
万贞儿四岁时便入了宫,后来成为当时还是太子的朱见深的侍女。朱见深即位时以年满18,此时的万贞儿已经是35岁大龄了。能深得皇帝宠爱,想必也是个绝美的女子,但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光是凭美貌也许能一时吸引住皇帝,但时间久了也会慢慢腻的。一介宫女能如此牢牢拴住明宪宗的心,甚至用计让皇帝将皇后打入冷宫,可见这个女人是挺有本事的。
但万事不能尽如人意。万贞儿虽得圣宠,却没能诞下皇嗣。曾生过一个小阿哥,但小阿哥出生没多久便夭折了,万贞儿痛失爱子,心灵受到极大创伤,开始变得凶狠、极端。她不允许后宫有任何人生下孩子,一旦有人怀孕,就赐堕胎药流掉孩子。久而久之,后宫妃嫔们都十分忌惮,不敢再接近皇帝,生怕一不小心丢了性命。
万贞儿不但迫害妃嫔,对皇帝的母妃也曾痛下杀手。皇帝看在眼里,却每次都拿她没辙,因为她总有办法利用皇帝的爱免去惩罚。
万贞儿去世时已是万贵妃,享年57岁。明宪宗痛心不已,下令按皇后的规格为万贞儿举办葬礼。由于明宪宗对她的爱至深,不愿将她与其他妃嫔葬在一起,特意为她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修建陵墓,还挑选了一批人为她守墓,这些人在万贞儿的陵墓附近建立起村庄,世世代代在这里守护万贵妃的陵墓。
恭肃端慎荣敬皇贵妃万氏,明朝第一位被正史承认的皇贵妃(在这之前,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宠妃孙氏,后成为皇后)世称“万贵妃”,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对于万贵妃,历史上争议也比较多,毕竟在明朝被称作“祸国殃民”的妖妃并没有几个,然而万贵妃死后安享太平,其陵墓无人敢动,这又是为何呢?
第一,帝妃情深,宠冠后宫
朱见深两岁成为太子的时候,就是19岁的宫女万贞儿在旁边服侍。朱见深之所以对这个年龄在古代能做其母亲的宫女非常宠爱,也是有原因的。
“土木堡之变”以后,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其叔叔朱祁钰登基称帝,做了皇帝之后的朱祁钰觉得自己都是皇帝了,凭什么储君还是别人的儿子,所以想废了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甚至还废掉了阻止自己的皇后汪氏。
所以朱见深的童年也是非常艰辛的,而当时陪在身边照顾自己的就是万贞儿,小孩子不懂事,有恋母情结的朱见深自然喜欢上了大自己17岁的万贞儿。
朱见深登基以后准备册立万氏为皇后,但是朱见深之母周太后强烈反对,所以册立了吴氏为皇后。即便如此,万贞儿成为了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与朱见深如胶似漆,宠冠六宫。在紫禁城中,人人都顾忌其三分。
第二,并非十恶不赦的妖妃
历史上的妖妃众多,但是对于万贞儿倒还真有点需要琢磨。在正史记载中,万贞儿最大的恶行就是阻止妃嫔怀孕,在后宫横行无忌,其实也并没有做出其他祸国殃民的行为,只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黑化了。
万贵妃盛宠,使得当时的吴皇后失宠,其他妃嫔也几乎形同虚设,这在当时文人气息浓厚的明朝自然也是“十恶不赦”的——影响了皇家子嗣繁衍啊。其实对于万贵妃各种“恶行”的描写,大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而屠戮后宫的记载,明朝压根没有记载,而是出现在了两百多年后的清朝。
万贵妃深得宠爱,死后明宪宗不愿其与其他妃嫔同葬,所以为其单独开辟了陵寝,派遣大量人守陵,形成了村落。皇帝的宠妃明朝自然不敢动,清朝为了拉拢人心,又怎么敢去动明朝的皇家陵墓呢?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
1449年,强盛一时的大明王朝二十余万精锐将士在明英宗朱祁镇的带领下折戟于土木堡,史称“土木之变”。此战不但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名臣皆阵亡,更甚连明英宗朱祁镇都被瓦剌所虏。此后因国不可一日无君,再加上瓦剌欲以英宗来威胁明朝割地赔款。于是在于谦等人的商议下,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推举为皇帝,而英宗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1450年,在瓦剌待了已一年的朱祁镇在杨善的迎接下回到阔别以久的紫禁城。当然此时的朱祁镇早已不再是这偌大个大明朝的天子,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回来的朱祁镇因为身份的特殊,朱祁钰虽然没有对他下手,但却将他囚禁在了南宫,而这一囚禁就是整整七年。
1456年,曾在抵御瓦剌立下大功的石亨因渴望拥有更大的权力,于是就联合了宦官曹吉祥、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密谋复立朱祁镇为帝,而这就是明朝最为知名的一场宫廷政变,史称“夺门之变”。
就这样被囚禁了七年的朱祁镇最终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拥立下复辟成功,而曾经的朱祁钰则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驾崩,死因不明。那么作为让朱祁镇复位的这些功臣,如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杨善、许彬等,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夺门之变”的策划者就是石亨,朱祁镇复位后,他被赐爵忠国公。当然我们都知道石亨之所以会再次拥立朱祁镇,实则是为了能够拥有更大的权力。而在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后,石亨的确拥有了更大的权力,朱祁镇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但是石亨这人太过贪心,也太不知足,在得到朱祁镇的信任后,他想的不是为国效力,而是大肆培养忠于自己的党羽。在当时他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官者达50余人,其部下亲戚、朋友等攀亲骗官者更是多达4000余人。
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有没有儿子。这样一个有机可乘的微妙形势下,大将军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组织了3000多人撞开南宫大门,将被软禁了6年多的太上皇朱祁镇迎接出来重新登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对这几个有功之臣自然是大加封赏,但是结局又如何呢?
第一位:曹吉祥。河北滦州人,曾是大太监王振的手下。长期出任监军等职务,参与分管京营。英宗复辟后,被明英宗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到了太监的最高位置,并且总督三大营,是当时风光无两的人物。曹吉祥是太监之首,虽然看起来与石亨势均力敌,但当时人们把他俩称为“曹石”,毕竟太监曹吉祥天天在皇帝身边,威力更大。天顺五年(1461年),曹吉祥父子谋反,英宗下令将曹吉祥凌迟,抄家,没收全部财产,比于谦还惨。若是当年不动歪心思搞什么夺门之变,也不至于会落到这般结局。
第二位:石亨。陕西渭南人,是武将。这个人在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以及后续的防卫蒙古人入侵的军事行动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可圈可点,但不怎么受兵部尚书于谦待见。朱祁镇复辟后,封他为忠国公,世袭,而且发给免死铁券,俸禄一加再加,1500石、2000石、3000石等等。在英宗复辟的初年,石亨,权倾朝野,一时风光无三。明朝到这时,只有两个皇帝封过公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封开国功臣,另一是明成祖封靖难功臣,这些公爵都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干出来的。其他情况下,明朝到此时没有封过公爵,而朱祁镇给“夺门之变”的人封公爵,过分了。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把老好人朱祁镇气得忍无可忍,为此将其杀头、抄家。3年前,这人陷害于谦,于谦被明英宗朱祁镇杀头、抄家;3年后,石亨被杀头、抄家,于谦永垂青史,石亨却遗臭万年。
第三位:徐有贞。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这三人中,只有徐有贞是进。土木堡之变后,曾建议将首都迁回南京,遭到于谦大骂,并说谁在说迁都就砍了谁。但景泰帝朱祁钰不记仇,徐有贞在景泰年间因为治理黄河有功,升任督察院副都御史,进入部级干部行列。明英宗复辟后,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只做了两个月。“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这句话,就是徐有贞告诉朱祁镇的,导致于谦被杀。
后来,徐有贞因与曹吉祥、石亨“狗咬狗”,结果被曹吉祥、石亨等网罗罪名,贬到广东做个小官,后又被流放到云南,还真没怎么风光。石亨死后,徐有贞被放回苏州老家。朱祁镇对他还是有感情的,后来想起用他,结果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而作罢,所以,此后徐有贞再也没有当过官。1472年(成化八年),徐有贞在家中去世,享年65岁,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明英宗太监曹吉祥在英宗登基之前就入了宫,一直在大宦官王振的手下做事。他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物,正统六年就曾担任过监军征讨麓川。到了景泰朝,开始把持京城的军事大权。后来又和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戴英宗复辟。英宗再次登基后,感恩曹吉祥的功劳,便封他为司礼监总管,了解明代政治架构的人,都明白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后来又奉旨总督三大营,掌握了京畿重地的军权。曹吉祥还利用手中的权势,大肆提拔自己的亲戚。据《明史》记载,曹吉祥的儿子曹钦,从子曹铉、曹铎等都被封为都督,曹钦还进封为昭武伯,曹氏一家在京城权力熏天。
石亨
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娇纵,很快引起了英宗的不满,尤其他们仗着在夺门之变中的功劳肆意妄为,更是触动了英宗的逆鳞。石亨、徐有贞先后倒台,英宗也下诏此后不许再提“夺门”二字。英宗皇帝认为皇位本来就是属于他的,但是总是提“夺门之变”,就好像他的皇位是篡夺而来的。
曹吉祥
曹吉祥眼见英宗皇帝日渐疏远自己,曾经参与夺门之变的政治盟友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他也深恐自己成为下一个石亨和徐有贞。但是怎么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潜在的危机呢?曹吉祥竟然再想发动一次政变,不过这次政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他自己想当皇帝。曹吉祥发动政变其实并不是异想天开,他在京师拥有很强的实力,他的儿子曹钦是都督同知,掌握有兵权,而他自己又是司礼监总管太监,是最好的内应。父子二人合力,拿下皇宫还是有很大的把握。天顺五年,甘、凉告急,英宗命令怀宁侯孙镋率军西征。本来等西征军离开,京师空虚,就是政变的良机,但是曹钦因滥用私刑引起英宗皇帝的注意,迫使曹吉祥提前举事。由曹钦带兵在外攻城,而曹吉祥自己率领禁兵在皇宫大内接应。本来事情一切顺利,但是曹氏集团内部有人偷偷向英宗密报曹吉祥谋反一事。英宗皇帝得知后,立即将曹吉祥逮捕,怀宁侯孙镋率领尚未离开的西征军大败曹钦叛军,曹钦兵败在家中投井而死。三日后,曹吉祥也被下旨斩杀,这场事变最终以曹家满门被诛而结束。
参考文献:
夺门之变,就是一场宫廷政变,一晚上的事,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了太上皇,弟弟朱祁钰当了皇帝,但1457年时,朱祁钰得了场大病,眼看着不行了,谁接掌皇位还没着落,当时以王文臣、于谦为首的一派大臣准备进劝朱祁钰立襄王的儿子为太子,还有人建议重立朱祁镇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而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为首的人认为立东宫还不如请太上皇复位,此事一成,将是万世之功,众人附议。
图为孙太后,朱祁镇的生母,夺门之变时,孙太后在后宫积极响应。
石亨在土木堡之变时,领兵击溃瓦刺,保卫京师有功,封为武清侯,掌大将军印,是朱祁钰身边红人,他是亲眼见过朱祁钰病况的,他也是夺门之变的发起者;曹吉祥,本就是朱祁镇时期的老太监,复立太上皇,他举双手响应,宫中联络是他,搞定孙太后的也是他;徐有贞当时是左副都御史,这人在土木堡之变时,主张都城南迁得罪朱祁钰,虽有于谦推荐,但朱祁钰仍不待见他,复立太上皇,是他翻身的一个机会。
图为永安宫,后更名为永和宫,朱祁钰囚禁于此。
一个武将、一个文臣、一个太监组成的复辟团伙,兵不血刃的就把朱祁镇扶上位了,仅花了一晚上,动作之快让对手咂舌,这次还位石亨立首功,封忠国公,此后朱祁镇对他言听计从,曹吉祥封昭武伯,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徐有贞封武功伯,入内阁,不久担任内阁首辅,三人都飞黄腾达,而朱祁钰降为郕王,没几天就死了,朱祁镇下令以亲王礼下葬,他的妃子全被赐死。
朱祁镇复位后,执政有所改观,殉葬制度就是他废除的。
获得皇帝亲睐的石亨和曹吉祥逐渐飞扬跋扈,朝内外卖官鬻爵,拉朋建党,石亨和曹吉祥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开始明争暗斗,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1460年石亨因监视朝廷被锦衣卫查出来,最后以图谋不轨处斩,子侄皆斩,妇女充军;紧接着1461年曹吉祥参与谋反,被朱祁镇下令凌迟处死,曹家被灭;在石亨与曹吉祥争斗时,徐有贞也掺和其中,经常向朱祁镇参奏他俩不法行为,被曹石二人联合构陷后贬为庶民,流放云南,曹石二人死后,徐有贞获自由,回乡养老,1472年去世。
夺门之变原本是毫无必要的,因为虽然朱祁钰把朱祁镇软禁于南宫8年,也废了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但是朱祁钰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就死了。朱祁钰也没有别的子嗣,他身体又不好,这个皇帝位子迟早还是要还给朱祁镇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三个奸人却在朱祁钰陷入丧子之痛、病重时看到了政治机会,发动了夺门之变。挑起了皇族斗争,伤害了国家利益。朱祁钰对待哥哥是不够好,但是朱祁镇更狠,不但命太监用白绫秘密处死了已经快要痊愈的朱祁钰,还清算了曾经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江山的那帮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拯救了明朝的大忠臣于谦。
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夺门之变后虽然当时这三人都得到了想要的政治利益,但是因为他们的为人品性和行为习惯,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石亨因为骄横跋扈,居功自傲,加上他那因夺门之功被封为堂侄定远侯的石彪涉嫌谋反被下狱,朱祁镇算是找到了下手的口子,把石亨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以夺门的名义冒功提拔起来的所有门生故旧、亲戚舅子一体革除了。
并且罢免了石亨朝参的资格,次年正月,锦衣卫上奏称石亨与侄孙石后等人妖言惑众,蓄养无赖,图谋不轨。大臣也上书弹劾,朱祁镇下诏把石亨下狱,准备以谋反罪处斩并抄没家产。一个月后,石亨在狱中病死。随后石彪、石后也被处死。
曹吉祥本是太监,入宫后依附王振。景泰年间他掌管京营,因此可以与石亨联手率兵迎朱祁镇复位。此后,他升为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他的家族也多有获封,门下冒功的也有上千人,朝中大臣多依附于他,权势与石亨相当,当时人们并称为“曹石”。
石亨被处置后,曹吉祥因为害怕而心生异志,犒赏达官,金钱、谷帛任人来取,达官们担心曹吉祥败露后自己也遭废黜,只好表示尽力效死。曹吉祥的倒霉跟石亨有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因为嗣子曹钦,他问门客冯益历史上有没有宦官子弟当皇帝的,冯益说您家魏武帝曹操。
这家伙就开始飘了,也想当曹操。后来他因为私事拷打家人曹福来被弹劾,原本朱祁镇已经醒过味来,因为你几个想掌权,却让我来担夺门之变的骂名。已经后悔对弟弟以及于谦的处置,盯上参与夺门之变这帮人了。既然送上门来立即令锦衣卫调查,下敕通告群臣。曹钦吓坏了,上次下敕逮捕石亨,石亨就被收拾了。这次下敕,看来要收拾我了。刚好边关告急,朱祁镇命孙镗西征,曹钦想趁机兵变。
这种事情原本应该秘而不宣,偏偏曹钦以为胜算在握。谁知达官马亮悄悄逃出告密。朱祁镇连夜封闭九门抓捕,曹钦虽然困兽犹斗,还是全家被灭。曹吉祥因此受到株连,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